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躍進村西舍自然村是一個有400多戶村民的古村落,抗戰時期,江蘇省南京市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就設在這里,村里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已建成13個文化場館。南京日報記者獲悉,該村將發掘村中“九井十八巷”的紅色文化,打造一戶一特色的旅游線路,實現富民增收。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躍進村西舍自然村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西北部的躍進行政村,曾有“九井十八巷”的布局。走進村子,濃郁的紅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村頭立著一面熊熊燃燒的火炬雕塑,墻上的壁畫寫著“紅色情懷、紅色西舍”。“從小就聽爺爺奶奶講過,我們這個村很了不起。”在游客中心當導游的吳霞是本村人,她介紹,1943年新四軍一支隊16旅和蘇南地委在西舍重建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革命先烈們在此地開展減租減息、擴武招兵、剿匪反霸等工作,在蘇南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44年6月,江蘇省南京市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駐地西舍村,在此設立了新四軍紡紗廠、兵工廠等多個機構。”躍進村干部芮蘇明介紹,該村從2012年開始挖掘西舍村紅色文化;2015年,躍進村投資700多萬元進行遺址重建,并新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小馬燈展覽館以及村史館,每個場館除了圖文介紹,還有用仿真蠟像制作的模擬場景,以及影像資料播放,生動展示相應的歷史背景和傳統文化。目前已有13個場館免費開放,展覽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分布在村里民居中,由一條參觀環線串起。
2016年6月,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西舍紅色旅游場館被南京市委黨史辦命名為黨史教育基地,2017年3月,又被納入南京高淳區“一館多基地”黨性教育專線。據介紹,平均每周都有數百名來自各地的黨員、群眾前來參觀學習,躍進村的老少,都能講上幾段當年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