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字幕女-japanese国产在线-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蜜桃网-夜色综合|www.bfwsj.com

您的位置 首頁 > > 評譚品讀

愛是人間一首不老的歌

核心提示:愛是人間一首不老的歌 作者:孫曉婭 孫曉婭,女,北師大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哈羅德·布魯姆曾指出詩的力量在于“它把思 想和記憶十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至于我們無法 把這兩種過程分開”,這正應和了里爾克對“詩是 經驗”的闡

愛是人間一首不老的歌

作者:孫曉婭   


微信圖片_20180531170159

孫曉婭,女,北師大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哈羅德·布魯姆曾指出詩的力量在于“它把思 想和記憶十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至于我們無法 把這兩種過程分開”,這正應和了里爾克對“詩是 經驗”的闡釋:“為了一首詩我們必須觀看許多城 市,觀看人和物,我們必須認識動物,我們必須去 感覺鳥怎樣飛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開放時的 姿態。我們必須能夠回想”,“我們有回憶,也還不 夠。如果回憶很多,我們必須能夠忘記,我們要有 大的忍耐力等著它們再來。因為只是回憶還不算 數。等到它們成為我們身內的血、我們的目光和姿 態,無名地和我們自己再也不能區分,那才能以實 現,在一個很稀有的時刻有一行詩的第一個字在它 們的中心形成,脫穎而出。”杜杜的詩正是以這樣 的感悟方式從我的閱讀視域中“脫穎而出”,這本 詩集收入了其近一年來的詩歌創作,它們浸潤著詩 人對于舊時光的記憶,這些記憶里有對親人的深切思念,有對某一天某一時刻情感的瞬間流露,還有 對于自然和生命的思索。詩人以溫柔的目光巡視四 季的自然變化,她把生活中每一點細小的感動都化 作深情的詞語寫進詩歌里,濃郁而芬芳:“感恩我們 每一個今天 / 當愛開始前進 / 我們的日子又濃了一 點點/忠貞也深了一點點//一點點/認真地/把今 天過成昨天 / 一點點 / 平靜地 / 在愛里靜候明天。” (《一點點》)當詩人懷著這慈善而感念的心去觀察 生活、捕捉瞬息間的詩意時,每一微小的變化在詩 人眼里都繽紛綻放、妙不可言。從門前那棵“火紅 的石榴花”到夜幕里“皎潔的月光”,這些源自大自然的生命鏡像給予詩人以無限哲思和感懷。 杜杜的詩歌演出場景雖然較多生活日常的熱鬧 紛雜,但其內在的詩歌精神還是向內轉的自我抒 情,她用自己的精神譜系去整理詩歌意象乃至處理 意境,在詩思延展,遠取譬喻之間表達自己對日常 生活細節的體悟,并于日常之鬧遁入精神審美之靜 中,為心靈辟出一塊圣潔的領地。統觀杜杜詩歌的 意象選擇,夢、云、月、山水......清冷高靜的意象 鱗次櫛比,構成了足以標識詩人獨特性的內覺體 驗。“蓮”、雪蓮作為鮮明的意象多次出現,仿若詩 人對自身的一個譬喻,雅潔高貴,不流俗為。“池里的蓮蓬粒粒飽滿 / 而我依舊在看臺的中間 / 賞花 開花落”(《不老歌》),整部詩集的情感在舒緩的抒 情中充溢并碰撞著冷暖并置的參差之美,一方面, 置身于塵世之中,詩人自喻為“冰山上盛開的雪 蓮”,與此同時,她卻用女性獨有的深情和善感呼 喚著人間繁種的愛:當她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寫下那 首《你在,春天在》時,這一首寫給母親的詩歌無 不令人為之動容:“明明受傷的是我 / 你的心卻在疼

痛 / 明明我在風雨旅途 / 你卻夜夜失眠”,“多少年

了 / 我還沒有 / 將石頭打磨成星星 / 只有你還為我

自豪 / 多少年了 / 我還為一個夢想堅持 / 只有你 不曾埋怨”,短小的詩行,但每一個細節都流露出 詩人對母親真切的感恩之情。從這些細致的描摹中 我們仿佛看到年邁的母親正在燭光中用一針一線為 自己的兒女縫補著御寒的棉衣,每一針里都是母親 對遠行兒女的掛念以及自己的那些已遠逝的青春年 華。杜杜的詩情還有灼熱融化冰雪的成分,充滿了 勇氣和渴望:“如果恰好在春天 / 愛上你 / 我就與破 土的小草一起 / 與沖破干枯的玉蘭一起 / 與嫩嫩的 春桃一起 / 愛上你。”(《我愿意遇見你》)“如果我 有一千條河流 / 我就把所有的波光粼粼 / 彎彎曲曲 縈繞你的一生。”(《如果我有一千條河流》)這種熾烈的、化不開的濃郁情思是詩人對真愛的呼喚,對 生命價值的追求。

杜杜是每一天、每一件事都祈望“用詩歌悉心 包 裹 起 花 朵 ”(《 陪 你 到 底 》) 的 詩 人 , 在 她 的 詩 歌 中我們看不到那種來自女性詩歌關于“黑夜意識” 的書寫,所有關于女性的傷感、壓抑的情緒都被消 減了,她從容優雅地為喧囂的塵世生活鋪撒愛的光 芒,用樸實的筆調呈現日常生活的漣漪,探觸靈魂 中幽微美善的內核。雖然杜杜的詩歌中也含有大量 表達個人情感與欲望的詩篇,如《在你的愛里》《你 在我心里打了一個結》等,但這些詩歌明顯將女性

個體經驗寫作轉化為一種更直接的抒情表達,與此 同時她對生活施以寬容、坦然的心態,面對往事與 歲月的流逝,詩人有如經歷了千帆過境之后的平和 與從容,那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呢?“靜靜開著 / 在 九月的藍天下 / 開了一百年 / 還是寂寞了一百年。” (《花兒》)她在《不管怎樣》一詩中引用法國著名 作家杜拉斯的一句話:“愛不是奢侈品,是終其一生 的必需品。”詩人將愛看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她用“愛”來抵抗生命中的偽裝與虛無。人與人之 間不再是充滿“敵視”的群體,他們在“深情的對 望”中學會彼此原諒并包容生命中的不完美 , 于是,“愛”“溫情”“贊美”構成其詩歌的核心元素,恰 如她的小宇宙中凝聚的環宇之光,大的融合,敞開 的格局——“天之光 / 照進心之底 / 人間不再是后 面陰 / 前面陽”。

別林斯基曾就詩歌如何潛入詩意的生命之中說 過如下一段話:“人們能在詩中的憂郁中認識自己的憂 郁;在他的靈魂中認識自己的靈魂,并且在那里不僅 看到詩人,還看到‘人’。”在《我夢見我的詩歌》中 杜杜穿越于不同的意象,書寫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生活的車輪 / 滑過命運的東西南北 / 有些東西飄遠

了 / 有些事情忘記了 / 有些苦樂融入到血液里 / 有些精 神如太陽每天升起 // 生命就是一部圣經 / 一滴露水 / 一  棵野草/一只飛鳥/一頭巨象/都是真實的存在/因 為愛我們遇見藍天 / 因為愛生命綿延”。在詩人眼中 一首詩的胚芽源于“愛”,源于對生命的感恩,源于 對詩性的敏悟。愛聯姻著萬物,蕓蕓眾生,生命的紛 繁使她始終以“愛的哲學”處理生活中的瑣事。因 于超越自我的大愛情懷,那些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杜杜的筆下都變得平和、單純起來。

杜杜善于把個體心靈感受與外部環境緊密結合, 可以說每一首詩都是對于心靈的探尋。在將心靈的 潛意識與客觀物象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轉化了她對事物本體的關注而側重于對情感經驗的 直接表達。一方面詩人注意到這些來自自然生活的 意象如花朵、天空、河流是對抒情主體的隱喻,詩 歌的抒情對象總是依托于這些單純的意象而存在 的。“夜幕降臨 / 一輪大大的月亮 / 掛在天上 / 我 看見溫馨 / 看見皎潔 / 看見每一天都更好的你 / 于 是我帶著月光 / 回家”。詩人由天上的月亮聯想到 溫馨、皎潔等字眼,而在溫馨皎潔的背后詩人更渴 望看到每一天都更好的“你”。于是,這些極為不 同的事物也因抒情主人公而顯得別具詩意。另一方 面,詩人常于季節、時間的轉換中思索生命的哲理內核。《今夜慢》中詩人將一生的經歷濃縮為一夜。 在黑夜中思考了“一生”與“一夜”的相對關系:“從 前那么快 / 仿佛 / 一下子就打開了一卷人生 / 幼兒 園,小學生 / 中學生,大學生 / 結婚,生子 / 青絲 到白發 / 已經從橋的這邊 / 倏忽過了水中間 / 春天、 夏天 / 秋天、冬天 / 藏在一個口袋里 / 你追我趕”。 她將今天與往日對比,在感嘆往日的生活如流水的 同時又將這“濃縮”的一生在我們面前如慢鏡頭般 一一向我們展示 :“今夜這么慢 / 我在等 / 漂洋過 海的人 / 道一聲平安 / 智慧的燈火 / 遮蔽不掉愚鈍 的失眠 / 從前溢滿今夜 / 兀自燃燒 / 燒成了金不換”。此外,時代的變遷讓詩人注意到人們之間的溝通出 現隔閡,她關注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如《京霾》 《閑逛》《六一》等。也正因如此,她的詩歌中常 呼喚一種如孩童般淳樸的心靈:“一幢漂亮的房子 / 前面有水后面有山 // 一輛優雅的跑車 / 窈窕身線目 光深遠 // 一處風景 / 有花有草有藍天 // 一群走來走 去的人 / 衣著華麗風度翩翩 // 那個孩子說 / 鑰匙不 見了”。詩人以孩子的視角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種種 現象,“優雅的跑車”“漂亮的房子”“衣著華麗的人 群”都是物質生活中的真實反映,而孩子說“鑰匙 不見了”,這既是一把打開物質世界大門的鑰匙,同 時又是通往過去簡單樸素生活的鑰匙,詩人在此尋 找著“鑰匙”也在告訴人們要去尋找丟失的“本心”。

杜杜的詩歌富有傳統女性詩歌的抒情美,閱讀 時常被其中深情的詩句所打動。她敏感、細膩,專 于內心情感的抒發。作為詩人她以“愛”為筆,無 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對世間萬物的感恩之情,都 賦予了最真切的情感,在《流浪著,心靈寫給心 靈》中詩人這樣寫道 :“沒有無緣無故的相逢,沒 有缺少準備的心動。如草木擁抱春天,如江河向海 洋洶涌,有一種感覺出于本性。”詩人將自己視為 心靈的流浪者,她從心靈出發關照旅途中的一草一木,這種出于本性的感覺流露正是杜杜詩歌的詩性 所在,我們也由此感受到了內心世界與現實世界的 無瑕之合。

這是一部溫暖的詩集,它是杜杜愛的歌音,如 清泉,如香茗,裊裊娜娜的人與歌,給予這世間美 善流轉之音。是為序。


                                2017年4月6日 北京


孫曉婭,女,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長城學者《中國詩歌研究動態》[1]之“新詩卷”與“古詩卷”執行主編。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