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映冰心照玉壺
盼望著盼望著,貴客的腳步近了!盼望著盼望著,我的心跳加速了!
2018年12月7日上午11點半左右,在西安國際機場T2航站出口,我終于看到了貴客的身影,見到了充滿青春活力的武功籍中國作協詩人祝雪俠,見到了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為首的應邀參加這次“聚焦農都發展采擷古城文化陜西海鋈皇嘉相約中國文藝家走進大美武功”活動的尊貴文藝家一行人!
這次活動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主辦,中共武功縣委、縣人民政府承辦。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出席了本次活動,李一鳴、李文朝、吳思敬、李曉東、王璇、楊廷欣、劉笑偉、陳東捷、金石開、商澤軍、孔祥敬、王國偉、張曉雪、任啟發、施施然、姜成剛、周殿勝、祝雪俠、橫行胭脂、王海、董信義、趙會科、閻晉、樊蓉、凌曉晨、杜曉輝等20多位詩人、作家參加了活動。毫無疑義,這是武功現代史上來賓規格最高的一次文藝盛會!
老實說,在此之前,我曾有N次和貴客見面場景的幻想,然而,現在幻想變成了現實,現實卻比幻想更讓我激動萬分——和祝雪俠握手寒暄,那種親切自是不言而喻,因為我已經不止一次和她這個老鄉見過面了。和白主席握手,那種親切當屬另一種感受——從他身上傳遞出來的首先是一種長者的和藹與慈祥,其次才是德藝雙馨者那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迷人魅力!人以群分,其他貴客身上也無不彌漫著天然去雕飾的文藝家修養!盡管他們都是蜚聲國內外的大家,可他們卻沒有一丁點高高在上的孤傲,沒有一絲絲睥睨一切的冷漠,相反,他們釋放出來的卻是平易近人,質樸可親,彬彬有禮。這讓我不由得慨嘆:德隆者謙遜,藝高者隨和!
陪貴客下了車,站在盛世假日酒店門口,一股寒氣便撲面而來,原來,那天恰好是24節氣中的大雪節氣。雪雖沒飄出幾粒,寒意卻咄咄逼人。不過,白主席一行人全然不顧寒冷,在酒店外廣場上與武功接待者長時間握手寒暄,這一幕場景讓我心中升起濃濃的暖意!
在接下來的兩天里,我有幸陪伴這些文藝家們參觀了武功古城規劃館、教稼臺、蘇武紀念館、都城隍府、陜西海鋈皇嘉現代農業示范園、陜西武功縣馨繡民間手工布藝開發有限公司、西北電子商務體驗城、陜西西域美農網絡科技公司、后稷養老托管中心等地,我有幸進一步加深領悟了家鄉“姜嫄母儀文化、后稷農耕文化、蘇武愛國文化、蘇蕙詩錦文化、唐王感恩文化、張載關學文化、康海戲志文化”等七大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家鄉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取得的喜人成就,尤其是在經濟、科技、社會保障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欣喜地看見了武功四十三萬人民在武功縣縣委縣政府領導下朝著“兩富兩美”康莊大道砥礪前行的奮斗足跡,不由自主地為父老鄉親們在新時代所展現出來的灼灼風采而鼓掌歡呼。
讓我更覺幸運的是,我還參加了采風座談會,目睹了文藝家在筆會上的精彩表演,領略了其深湛內功和大家風范!
在采風活動座談會上,文藝家們暢談這次采訪的收獲,并為武功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白庚勝主席在講話中說,作家藝術家要真正走進生活,從現實中汲取創作靈感和素材,在作品中書寫時代的變化和人民的心聲。文化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重視文化,就可能給這個地方的發展帶來精神動力。武功有著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如今的發展也令人欣喜,作家們要積極書寫武功,相信會涌現出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更好地鼓舞人民的精神。
武功縣政協主席張永亮受縣委書記和縣長委托,代表縣上四大家在座談會上熱烈歡迎文藝家們,希望大家都能用精妙之筆書寫武功故事,傳播武功文化。
李一鳴、李文朝、吳思敬、李曉東等采風團成員在座談會上一致認為,武功乃人文厚重之地,這里有七大傳統文化,我們要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加大宣傳,把傳統文化轉化為推動當下現實社會發展的精神力量。武功可以依托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做好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讓大美武功為更多的人所熟知。這次采訪收獲頗豐,要創作更多的優秀作品來反映武功的美麗與厚重,讓文學與歷史、現實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共同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在筆會現場,楊廷欣、周殿勝、趙會科等文藝家不僅在筆會簽名布上簽字留念,還欣然揮毫潑墨,為武功人民創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書畫作品,其高深的藝術造詣和高尚的品德修為令人嘆為觀止!
能夠零距離耳聞目睹這些文藝家的言行,我不禁熱血沸騰,深感榮幸!他們都是來自大城市的具有極高學養的文藝家,可他們竟然能放下身段,來到武功這個寒冷的尚欠發達的關中平原小鎮,和我們武功人一樣關心武功,熱愛武功,并身體力行地推動武功向著更高層次不斷發展,不斷繁榮!這怎能不令人感動,怎能不令人欽敬?!
大雪時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大雪時節,這些尊貴的文藝家不懼嚴寒,深入采訪武功這個中華文明高地,并為這個中華農都在新時代繼續領跑,創造新的輝煌而建言獻計,這是怎樣一種精神境界?
作為龍生鳳舞之地、古有邰之國,武功的歷史可追溯到約七千年前先民“聚族而居”的遠古時代;距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置縣至今也已有2368年之久,誠為名副其實的“古鎮”。滄海桑田,武功風流自難掩:這是一座神秘傳奇古鎮,這是一幅麗山秀川畫卷!這是一部歷史人文經典,這是一處民俗風情樂園!以金龜戲水之貌,圣天樂土之史,衍生了以“武功八景”為代表的名勝古跡:“姜嫄古墓小華山,教稼臺封后稷官。蘇武節碑龍門傳,上閣鐘聲響九天。喀山晚照曬書卷,東橋水波花柳顯。二水塔影兩河灣,報本胡燕更奇觀”。不可否認,武功是一部沉甸甸的輝煌史詩——歷代圣賢以其特立獨行的天眼前瞻,為武功寫下了豪放雄奇的大美詩篇!武功又是一座取之不竭的金礦——歷代圣賢以其敢為天下先的膽略雄才,為子孫后代留下了開拓奮進的歷歷足跡,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榮耀桂冠!
世易時移,處在新時代的武功,如何續寫先祖遺留下來的輝煌詩篇,讓“大美武功”更大更美,在我看來,這次采風活動無疑大有裨益!
隨著賓主雙方依依不舍的握別,采風活動降下了帷幕,可我卻仍有一種大聲吶喊的沖動:
尊敬的文藝家們,你們辛苦了!
尊敬的海鋈皇嘉全體員工,你們辛苦了!
尊敬的武功才女祝雪俠,您辛苦了!
尊敬的杜曉輝主席,您辛苦了!
尊敬的各位武功文友,你們辛苦了!
尊敬的武功縣縣委縣政府,感謝你們!
吶喊之余,聊作拙詩一首,以為結尾:
朔風凜冽凍手足,貴客到訪寒氣休。
聯袂傳承文明火,一片冰心照玉壺。
2018.12.10.于武功。
作者簡介:
李收頓,陜西武功縣人,現供職于西安航天弘發實業有限公司財務處。陜西省作協會員、陜西省散曲協會會員、陜西省少年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國防工業職工作家協會副秘書長、《中華散文》網創作員、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成員、《西部文學》副主編、武功縣作協理事。1997年以來,在《中國航天報》、《陜西工人報》、《咸陽日報》、《劍魂》、《寶塔山》、《西江文藝》、《現代作家文學》、《五月》、《有邰文苑》、《西部文學》、《咸陽詩詞》、《北疆文藝》等媒體發表詩歌、散文、通訊等360多篇,有多篇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