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字幕女-japanese国产在线-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蜜桃网-夜色综合|www.bfwsj.com

您的位置 首頁 > > 評譚品讀

人生,應該有一杯酒敬自己

核心提示: 和亞明認識是在1990年,他是我南下深圳后認識的第一個詩人同行。 這之前,我在湖北一家報紙做詩歌編輯,他在黑龍江一家刊物做詩歌編輯;他寫詩,我也寫詩。 我們彼此知道對方且應該有過投稿方面的聯系,但沒見過面。 在深圳第一

人生,應該有一杯酒敬自己

——王亞明和他的詩集《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

                  郭良原

                      一
         
        和亞明認識是在1990年,他是我南下深圳后認識的第一個詩人同行。
         這之前,我在湖北一家報紙做詩歌編輯,他在黑龍江一家刊物做詩歌編輯;他寫詩,我也寫詩。
        我們彼此知道對方且應該有過投稿方面的聯系,但沒見過面。
        在深圳第一次見面的當天晚上,我們就在巴登街的大排檔里開喝了。
        這之后的二十多年,我們倆一起或是和其他詩友兄弟在一起喝過多少次酒,我記不得了,相信他也說不出準確的次數。我只知道,這兄弟別看他精瘦文弱,少有東北大老爺們的氣勢,但能喝,敢喝,半斤八兩還是可以對付的。怪的是,他倒下的次數比我多。有好幾次是我把已不知道東南西北的他送到他居住的小區交給保安的,更有一次是直接把他背上六樓,交給了他媳婦兒。
        喝酒人都一個樣,舉起酒杯時,要不是在給他人敬酒,要不是在接受他人敬酒。沒有誰會想到自己給自己敬一杯酒的。
        2019年行將結束的時候,沒想到,是的,真沒想到,亞明自己給自己滿滿地敬了一杯酒!
        這杯酒,就是他新近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 。


                     二


        亞明寫詩很早,應該在20世紀70年代初或者中。
         他發表的第一首詩,是 1971年6月1日《伊春日報》上的《小小銀針》 。
        他參加的第一次全國性詩歌活動, 是1988年 4月由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在廣西桂林舉辦的第二屆 “漓江詩會”。
        對他早期(1990年前)的詩作,有評論如此說過:“如果說亞明前期的詩抒優美之情的話,那么他近期的詩就顯得復雜了。憂患意識的遷入,不安的躁動,哲理式的思考,使詩的層次明顯地多了起來。但“亞明的詩缺少大氣,底蘊的力度不是很大,以致使作品缺乏震撼力。”。( 見1988年5月1日《伊春日報》 )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亞明早期詩歌的品質和重量。
        1989年,亞明離開故鄉伊春,到了深圳,供職于一家新聞單位。隨著環境和工作性質的變化,他與詩歌也漸行漸遠了。
        而當我靜下心來讀完亞明新出版的詩集《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后,我驚奇地發現,這本集子里的110首詩作,竟然只有一兩首早期的詩作,余下的全是最近兩三年創作的。
        這無疑是亞明的一次新的回歸。
        這無疑是亞明的一次新的爆發。

                      三

        我是知道亞明的回歸的,但我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新的爆發來得如此猛烈。
        兩年多前的一天下午,當亞明在電話中告訴我他準備復出詩壇的消息時,我是真心為他叫好的,甚至還當場口占一絕以示對他的支持:

       賀詩人亞明重出江湖

          久隱邊城未做詩,
          江湖少有后人知。
          今朝復出風騷在,
          老樹蒼蒼再發枝。

        接下來的日子里,就是在微信朋友圈不時地讀到他的新作。一首,兩首,十首,百首......
        亞明一發而不可收拾了,因而也就有了這本集子,有了這壇新酒。
      《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集中展示了亞明在人生的大海里迎風擊浪之后的感悟與思考,一如他自己所言:詩歌的創作過程,實際上是尋找新的角度與自己的內心世界對話的過程,也是尋找新的切入點與外部世界架構關聯的過程。這110首詩歌,是多維時空在自己的感知中折射出的理念和風景。
        這種理念和風景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在“情感三原色”這一輯中,我們能夠讀出作為詩人的亞明,在經歷了由北到南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之后,其內心深處積淀已久的情感宣泄:“和你在一起 / 不需要規劃航線 / 即便遠方是一片荒蠻 / 也會駛入一葉唱歌的白帆”(見《海邊的沉思》),其實,這里的“你”是誰并不重要,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座城市,也許是某種讓詩人刻骨銘心的時空和場景。但讀者從中所得到到的啟示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和你在一起。
        再讀《懷念妻子》(我是第二次讀,第一次讀在朋友圈),依然會眼里有淚。我能讀懂亞明對逝去的妻子深切的懷念和此生難再的痛感。“晴空里寫滿你的名字 / 遙望中找不到白云的容顏 / 蘇軾的《水調歌頭》吟誦了千遍 / 我已是那杯中不散的殘片”,你能說這是理性的訴說,還是感性的發散?
        遠離了北方故鄉,久違了當年兄弟,那種思念和牽掛我是深有體會的。盡管我也寫,但寫不出亞明這樣的詩句:“用東北小燒的度數 / 灌醉這個夜晚 / ......離故土太遠 / 酒是夢中家園”,讀到這樣的詩句,你能感覺到作者的眼里含著思念,你能聽到臺面上酒杯在撞響。
         而在我引為此文題目的詩《人生,應該有一杯酒敬自己》中,那發自心底的覺醒和呼吁讓人如醍醐灌頂。是啊!長長的人生路上,你是否舉起過一杯酒敬過自己呢?酸甜苦辣過去,雨雪風霜依舊,我們應該為自己敬一杯酒!“ 為曾經的痛楚 / 為如今仍砥礪前行的勇氣 /為沒有在物欲橫流中墮落 / 為珍惜和擁有的情感和友誼 / 為不曾玷污家族的榮譽 / 為挺直腰板做真實的自己 / 為對得起父親母親的崇高稱謂 / 為至今還在為兒孫的付出與堅持”,勇敢地敬自己一杯吧!
        寫詩寫到這樣的狀態,理性和感性不分彼此地合二為一,出來的必定是好詩,也必定是好酒!
        這種理念和風景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
        由孩提時代聽到的一聲傳統吆喝“磨剪子來戧菜刀”,詩人亞明產生了穿越時空的聯想和思索,繼而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眼下的吆喝太多 / 誰都可以 / 無恥地招搖 / 唯有這聲 / 磨剪子來戧菜刀 / 勝過世間多少 / 貼來貼去的 / 狗皮膏藥”。
        在《城市與生存》這首詩中,我們讀到:“在城市炫目的光輝中 / 總有一種色彩在回味艱辛 / 那些還在拓寬的路徑 / 仍舊行走著曾經張揚的精神”。就這么幾句,精準且形象地勾勒出了深圳這座現代化都市的繼往與現實,寓示著一個簡單的真理:人類在向現代化行進的征途中,不可以粗暴地割斷與傳統的聯系。
         這種理念和風景,是生活的,也是藝術的。
        “不散的記憶”這一輯集中展現了詩人對曾經居住和生活過的北方一座小城里人和事的回憶。
        那“1948年蓋的”老房子,那“被一群淘氣鬼追著嬉戲的”瘋子楊發,那如同“泡在酒里的老山參”一樣的獵人,那“在不經意間敲擊記憶”的往事,還有那“在世紀霉變的斑點中尋找燦爛”的老照片,無一不凝聚著詩人刻骨銘心的憶念和沉思,隨即化而為詩,既保留著生活的本真,又閃爍出藝術的光芒,讓人讀后久久不能平靜。《好人楊發》如是寫道:
“楊發不會撒野 / 不向人潑水和拋泥 / 也不恐嚇婦女和孩子 / 常把別人給的食物 / 送給街上的人吃 ....../ 面對騷擾 / 唯一的反抗是哭泣...... / 感覺沒有楊發 / 那座小城 / 就沒有完整的過去 / 大人物們都淡淡而逝 / 而楊發不被忘記 ...... / 離開小城四十年了 / 我不知道 / 他還在不在人世 / 北方的冬天很冷 / 楊發 / 該有一件新的棉衣 ”。
        這就是亞明的詩,這就是《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

                     四

        詩如酒。
        酒,存久彌香;詩,積厚愈純。
         亞明到了這個時候。
         他該有一杯酒敬自己了!
         如果他愿意,我愿向他討上一杯,在遙遠的北方,和他一起舉杯......


         2019年11月1日  于長春


本文作者(左)與王亞明合影于齊齊哈爾扎龍丹頂鶴自然保護區

作者簡介:

郭良原,湖北天門人,字恕之,號三弄齋主。詩人、作家、書法家、資深編輯。1982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出版詩集《男中音》《泅渡者》,其詩作多次入選各類詩歌選本。1990年南下深圳后,轉向古體詩詞及書法創作,出版詩詞書法集《三弄齋詩書記》。現居深圳、長春兩地。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