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字幕女-japanese国产在线-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蜜桃网-夜色综合|www.bfwsj.com

您的位置 首頁 > > 文學原創

十年堅守皆為文

核心提示:2004年初,因緣而起,我與《作家報》總編張富英先生相識了。十多年來,我與妻子幾乎參加了《作家報》組織舉辦的所有文事活動,清晰的目睹了貴報創業路 上所經歷的一步步艱辛;見證了《作家報》發展壯大史上所取得的一個個輝煌。2005年,在山東東營勝利油田舉

    2004年初,因緣而起,我與《作家報》總編張富英先生相識了。十多年來,我與妻子幾乎參加了《作家報》組織舉辦的所有文事活動,清晰的目睹了貴報創業路 上所經歷的一步步艱辛;見證了《作家報》發展壯大史上所取得的一個個輝煌。2005年,在山東東營勝利油田舉辦的“槐花筆會”上,我初次見到了吳寶華。她 20出頭,正值青春妙齡。當時,比之那些金言鏗鏘,談鋒犀利的人,我的印象她有些言語木訥,甚至還露出幾分靦腆,很多的時候和場合,她總是在靜靜聆聽別人 高談闊論,或時而做些添茶續水、解疑釋難等服務工作。我壓根沒有看出她那過于溫柔的顏容和淳厚的性格下,竟會潛藏著一種奉獻文學事業火一樣的熱情和石一般 的執著。可能因為我們都是北方人的原故,聊起來有很多的話題。會議期間,我們一塊參加文學講座、研討問題、參觀學習,還相伴游覽了黃河入海口勝景,并拍了 許多合影照,互作留念。至此,我和妻子對這個來自山區農家姑娘的人品、志向,學識有了較多的了解,并產生了特別深刻的好感。在以后的二三年里,我們又相會 在海陽沙灘、北京世華園、濟南大明湖、泰安泰山,相互之間的友誼不斷加深。
  光陰似箭,時間如棱。2013年初,我去北京女兒家探親,在那里拜訪了《作家報》總編輯張富英先生,老朋友相見格外親切。張總高興地告訴我,今年,《作家 報》已經復刊10周年了,報社研究決定籌辦各種大型活動,邀請全國各地友好單位、文學組織、文學同道出席同慶;還打算對你們這些十年來一直關心支持《作家 報》的作者,讀者、訂者給予表彰獎勵呢!我聽后也十分激動,“是啊!貴報復刊整整十年了,十年時間,在歷史的長河里可算短短一瞬,但對《作家報》艱苦創 業,奮力拼搏、不懈追求,使之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弱到強的十年發展歷程,又是何等漫長的啊?我清楚地記得,貴報復刊初期,報紙是4開8版,發行量還不 到4千份,擴大到今天的對開8版,發行量突破4萬余份;將一個枯萎重生不起眼的地區單一小報發展成今天子刊眾多,國內有影響,業內有地位,并深受全國廣大 讀者、文學愛好者普遍歡迎,海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肯定,被譽為華文文壇權威媒體,實屬不易;同時,十年來,貴報熱心真誠地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服務,辦實事辦好 亊,先后組織舉辦了九屆全國文學藝術大賽,編輯出版發行三十多種文學書籍專刊;另外,全國各地擁有一大批文學同道長期與之相伴,風雨同舟,不離不棄,放眼 當今整個文壇,像《作家報》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的確是少有的和難能可貴的現象”。
  臨別時,我還向張總詢問了吳寶華的情況,說寶華已有六年時間沒有出席貴報在外地舉辦的文學活動了吧?大家都很惦念她。張總告訴我:“寶華現在已是《作家 報》執行總編輯了,負責報紙、叢書的編務,平時工作十分繁忙。這幾年,《作家報》有了長足的發展,是報社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其中寶華表現突出,功不可 磨。多年來,她克服了夫妻長期兩地分居,母親身患重病需要照顧,兒子幼小需要撫養,報酬待遇低等眾多困難和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和壓力,努力工作,默默奉 獻,無怨無悔,為《作家報》的發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報社正準備在慶典大會上授予她功勛獎牌呢”。聽了張總一番發至肺腑的話語,我很受感動和震憾, 對吳寶華由以前的好感又多了幾份佩服和敬重。
  今年五月中旬,《作家報》繼2012年后再次在浙江安吉中南百草原隆重舉辦第二屆百草原文學創作周暨作家報中南百草原杯全國文藝術大獎賽頒獎典禮活動。會 上,大家終于見到了“隱居”六年之久又重新露面的吳寶華,她雖然已是五歲孩子的媽媽,當年的披肩長發變成如今的齊耳短發,但依然精神飽滿而富有朝氣,青春 靚麗中又多了幾分沉穩和成熟。我除對她表示問候和祝賀外,還向她詢問近幾年的經歷及今后的想法,吳寶華十分謙虛和堅定地說:“衷心感謝大家10多年來對 《作家報》的關注、支持及對我本人的關心厚愛!大家都知道,當今是商品社會,物欲橫流的年代,人們普遍注重追求物質利益,輕視精神生活,這種現象如不很好 教化和扭轉?任其發展泛濫,對民族和國家,都十分不利。報刊媒體和從業人員的使命和責任就是打造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糧食,以之來換 醒和振奮其精神和良知,為中國之夢提供正能量。今后我們《作家報》要在張富英總編的帶領下,繼續精心辦報,打造品牌;認真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學活動,為 廣大作家、文學愛好者提供更多更好施展才華的平臺和陣地;努力使《作家報》真正成為文學戰場上引領廣大文藝戰土奮斗的一面鮮紅旗幟和培養造就眾多作家的搖 籃”。
 
  (陳慶禮,江蘇沛縣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作家協會會員,文學期刋《百家》主編。)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