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演電影不是以量來取勝,賺錢不是我的強項,我也不是以賺錢來演戲,我演戲是因為我喜歡電影,就這么簡單。"
" 我非常注重外貌,很愛漂亮,也喜歡漂亮的東西。感覺上我好像沒什麼打扮,卻是暗藏玄機,比方看起來臟舊的 T 恤是刻意選來穿的,表面的不修邊幅,其實也是我故意營造出來的。"
" 演古裝比較好的是,你下了戲衣服一脫就回到現實生活了,演時裝之后出來,反而感覺更困難一點。"
" 我的愛情觀就像《春光乍泄》內映著尼加拉瓜大瀑布那一幕的音樂《Finale ( Tango Apasionado ) 》,那個旋律,又沉重又悲情,像描寫我在心里的一段深刻情感。"
" 我就是個拍電影的,窮點無所謂。我覺得有夢想和精神就夠了。"
——張震
文 / 夏晏
1976 年出生的張震,14 歲那年出演楊德昌導演的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出道。所有人提到這個名字幾乎都覺得熟悉,甚至還能說出一兩部他的作品,可是這么多年他始終沒有大紅大紫過。合作過幾乎華語圈所有的大牌導演,演技備受各大導演賞識,可就是沒拿過什么電影上的大獎。年近四十,越來越有味道,你卻從未聽過什么他的緋聞,直到他近年成婚大家才恍然大悟:" 哦,原來他有一個談了那么多年的女朋友。"
從影至今 24 年,沒有過什么像樣的緋聞,也沒鬧過世紀分手,沒打過人,也沒耍過大牌,要是擱在別的男演員身上怕是早就過氣,可是張震一直在,而且越來越好。華語圈有演技的男演員很多,只是梁朝偉每每出現總伴隨著他與劉嘉玲張曼玉陳芝麻爛谷子的緋聞,就算是梁家輝也頻頻在各大電影的首映禮上耍寶調侃,更不用說年輕一代的演員,大多生活中的戲比電影里的戲演得漂亮。演過那么多年電影,站在首映禮舞臺上依然沉默寡言;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依然能保持一種 " 天真 "(陸川語),這么多年,只有張震一個。
如果真的要計較張震的出道年份,大概要追溯到 1980 年,張震三歲多的時候,父親張國柱出演一部名叫《三角習題》的電影,片中需要一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張國柱就把張震抱去,這部至今很難找到影像資料的電影就成為了張震第一次觸電的作品。
再之后就是那部讓張震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發掘了張震身上的獨特氣質,這部電影讓他聲名大噪,從此他與大導的合作紛至沓來。楊德昌、王家衛、李安、劉鎮偉、田壯壯、吳宇森、陸川、侯孝賢、金基德、徐克等等,現在還要加上拍攝《道士下山》的陳凱歌,除了張藝謀、馮小剛和姜文,幾乎所有的大導都已被他拿下。最可惜的就是未能與蔡明亮合作,當初張震拍完《牯嶺街》之后,以不想太早進入演藝圈為由拒絕了那部《青少年哪吒》。
從臺灣到香港,從香港到大陸,張震演出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展現了他身上不同的氣質,但這種氣質又具備驚人的高度統一,從《牯嶺街》開始,他那種陰郁又帶點邪乎的氣質始終在他的電影里揮之不去,但同時張震又在這種氣質以外融入了屬于不同電影角色的內涵,幾乎每一部張震的電影都會讓你覺得,這個角色只能他來演。
張震的這種多元氣質來源于其自身經歷,他是當今唯一一位生在臺灣,演在香港,電影受眾涉及全亞洲的華人男演員。1996 年張震主演楊德昌導演作品《麻將》,在劇中的名字叫 " 香港 ",當時從香港去臺灣選角的王家衛就想找一個 " 臺客 " 氣質的男演員,于是就有了《春光乍泄》里的張震。盡管張震的戲在王家衛這里向來會被刪去很多,但不可否認,王家衛是張震演藝生涯的伯樂。
在《春光乍泄》之后,張震又相繼出演了許多電影做了許多新的嘗試,在金基德的《呼吸》中,張震幾乎沒有臺詞,僅用眼神和骨骼力度配合導演就完美詮釋了這部極端富有張力的虐愛電影。盡管張震本人并不認為自己文藝,但張震幾乎已經成為當代文藝片男演員的代表。
從文藝片到商業片的轉折對很多演員來說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但對于張震來說似乎從來沒有瓶頸,即使是《赤壁》這樣的作品,張震也能演出屬于自己的味道,他也的確會把握這兩者之間的度,2012 年交出陸川導演的《王的盛宴》之外,他還出演了一部王家衛的短片《心靈之境》?!兑淮趲煛防锏拿孀优c里子,張震看得最明白。
從楊德昌時代的陰郁少年,到王家衛時代的文藝男神,再到《繡春刀》和《一代宗師》里的江湖硬漢,張震出演的角色日益復雜,演技越發被認可,這也終于讓他從小眾逐漸走到了大眾的視野。
當他與梁朝偉同時出現在《一代宗師》里時,人們突然意識到,原來苦苦等了那么久的 " 梁朝偉的接班人 " 在這里。
香港著名編劇魏紹恩說過,第一次見到《牯嶺街》的張震就呆住了,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少年版的梁朝偉,這一切跟相貌無關,只關乎那種透明的精致。香港導演葉偉信曾被人問:" 誰最能做梁朝偉的接班人?",他想了半天,突然一拍腦袋—— " 啊,還有張震 "。
是的,這位天生外形就是大銀幕最愛的 " 雕塑感 " 男演員,臉龐棱角分明,眼神清冽,再加上那種 " 邪乎 " 的氣質,只要上了大銀幕就會讓人著迷。這種魅力不僅對觀眾,對導演也是如此。田壯壯當初拍《吳清源》,看了幾乎所有內地男演員的照片,總覺得差那么點味道,結果拿到張震的照片,一拍桌子," 就是他了 "。
如果只是有天賦,張震大概也到不了如今 " 大導御用 " 的地步。
" 拍《赤壁》,為了演孫權他熟讀三國;拍《建黨偉業》,他又把民國史熟記于心;拍《深海尋人》,他考到了 PADI 潛水執照;拍《吳清源》,他的圍棋已經能壓制專業三級;《一代宗師》殺青,他拿了全國八極拳冠軍;《聶隱娘》拍完,他學會了近身劍術 " ——這個網上流傳已久的段子盡管被張震本人認為略有夸張,但哪怕《深海尋人》里只是客串的戲份,哪怕《春光乍泄》和《一代宗師》里戲份幾乎被刪減殆盡,張震一以貫之的認真態度已經足夠說明一切,即便只是導演一部半小時片長的電影(《三生》的一個單元),張震也足夠有耐心—— " 最后拍閃回那場戲,我覺得拍不對,就一直試 ",而這部張震的導演處女作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首映,備受好評。
如果真要說張震有什么不足,大概只有一個——他還缺一個足夠讓他展現自己演技的角色。是的,盡管他演繹過的角色眾多,但是對于大眾而言,似乎很難有一個形象能一下子讓人聯想起他。他的小虎無疑是最陽剛熱烈的,他的孫權無疑是最飄逸俊美的,但還是不夠。還好,多年跟大導合作磨礪出的眼光讓張震選擇了《繡春刀》,這部票房未過億卻贏得觀眾一致好評的電影中,江湖情義與人性紛繁的交織讓張震的形象更加飽滿,該電影的編劇陳舒評價張震的表演—— " 用一種極有魅力的隱忍,演繹了一個情深似海的男人 ",張震從《繡春刀》里的沈煉身上找到了突破的出口。
張震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么多年有這么一位演員仍然不忘初心,出道 24 年還能說出 " 拍電影,就是為了讓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 這樣的話,這是與其共處一個時代的我們的幸運。不管怎么樣,38 歲對于一個男人來說仍然算是最好的時候,更不用說是在越老越值錢的電影圈。
前不久,王家衛開通新浪微博做了一場微訪談,其間有人說:"《一代宗師》里張震的戲份太水了 ",王家衛回答:" 千金難買一聲響,是刀的真意,張震是好刀,咱們先藏著。" 而一線天之所以是一線天,馬三之所以只能是馬三,就是因為一線天這把刀自己懂得 " 藏 " 的道理。
張震看到這條微博后,轉發并回復:" 您就是我的刀鞘,有您在,我出不了亂子。"
■更多精彩請掃下方二維碼,或微信搜索我們的公眾號ID:
zuojiabao1985 【微信投稿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