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臨帖務求形似,首先筆似。
276.學好書法的要求:是臨帖、苦練、心悟三者結合,缺一不可。
277.一輩子跟著古人走,是沒有出息的,當今最可怕是沒有多少人愿意與古人打交道。
278.嚴格一點看來,當今位數眾多的書法家,還沒有真正入門,基本功更是沒過關,奢談創新,獨特風格,真是天大的笑話。
279.翻開一本厚厚的“書法作品集”,頭幾頁是最沒看頭的。他們大多是名人或名家的題詞。
280.我50歲前,不知道寫字還有理論。可是我的書齡已經40年了。我相信古人寫字,是不會懂得多少理論的。
281.文藝理論的基本原則是相通的,但不能照搬。尤書法藝術為中華民族所獨有,她是由漢字演變而成為特質藝術,洋理論無法準確而具體的解釋中國書法,過多引用洋理論,肯定要走到邪路上去。
282.書法理論,都是學習書法過程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283.現在有些書法理論家,專寫文章,自己的字并不怎么樣。理論變得越來越空洞。
284.理論家的本領:把一幅很平常的作品,說得神乎其神,天花亂墜。
285.在理論家的筆下,連書者自己也不明白的,他能說得天衣無縫。
286.從理論家寫評介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們人格中的真正份量。
287.天才肯定是有的,但靠不住。古人云:“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努力,任何天才都是白搭。要想學書有成,必須是“癡迷、臨帖、頓悟”三者的結合。“頓悟”就是“天才”。
288.書法的秘訣,就在你的實踐之中。
289.秘訣在碑帖中,秘訣在苦練中,秘訣在頓悟中,秘訣在一百座大山那邊等著你。
290.拜師是必要的,不拜師也無妨。因為,碑帖、報刊、展廳、交流都是極好的無聲的老師,就怕你缺乏耐心,缺乏認真對待。
291.當代人學習書法,創新是天生的,學習傳統,才是逼出來的。所以,必須特別強調傳統。
292.學書法學什么?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書法全在于“筆法”(用筆)之中。筆法千變萬化,一輩子也難全部學到手。筆法決定結構,影響到章法布局。寫字時,“想的是結構,靠的是筆法”。筆法決定一切風格和境界。
293.所謂書法基本功,就是指筆法的基本功;所謂功力深厚,就是筆法的變化的力度的深厚。
294.“丑”書也是一種美。那是因為書法家年歲已高,手發抖,不遂心而自然流露所致,有童趣之美,超脫之美,絕不是裝出來的。年輕人寫“丑”體,就如同給孩子裝上胡子,裝模作樣,是真丑。
295.以“丑”為美,是高級之美,更難寫。
296.老年人的字頗似年輕人的字,那是“返老還童”,年輕人的字像老年人的字,這叫“未老先衰”。
297.書法博士,應該是書法藝術與書法理論俱佳的全才、通才,都是引領書壇的中堅人物。千萬不能變成純粹的“書法理論家”。
298.“大家”(注:指所有的人),“大家”(注:指搞藝術人中的佼佼者)。大家都是大家。這就是藝術界的普遍現象。
299.歷史上凡是稱得上大家、大師級的書畫家,不外乎以下條件:①學問深,②藝術精,③影響廣,④貢獻大,⑤地位高,⑥作品多,⑦環境好,⑧機遇巧。前四條是必須的,后四條也少不掉。
300.不相識的好心人,北京朱海燕先生曾經主動為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書法大家曹壽槐》,我知道后,再三表示不可。他還是執意發表了。讀了他的大文,著實感到鼓舞,人也有點飄飄然。后來我才明白:他贊頌我可能是真心的,但不排除他對書壇現狀的不滿,借題發揮。我很慚愧,才寫了下面一段話……
我真誠告訴諸位:我的字沒有我父親好,我父親的字沒有我爺爺好,他們知名度,大概只有方圓10公里。這叫:“山中無大樹,茅草也稱王”。我就是茅草,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民間書法家。
301.當前,所謂“實力派書畫家”滿天飛。請問:有實力派就有非實力派,哪些書畫家屬于非實力派?一個也找不到。原來,凡會寫字畫畫的人全都是“實力派”。嗚呼!
302.常常聽到有人喊“精品意識”的口號。難道有了意識就能出精品嗎?王羲之寫“蘭亭序”,顏真卿寫“祭侄稿”,都是精品,是有意而為之?還是無意而為之?
303.如果中小學里,再不抓緊書法課的教學,今后連我這樣的民間書法家也不會很多。
304.書法是“國粹”,連同“國畫”、“京劇”、“武術”、“中醫”并稱中國四大國粹,這是中華民族的精華所在。越是高雅藝術,就越少變化,是超越世俗的穩定形態。所謂創新,其實就是風格的多樣性而已。若棄舊換新,那也就不稱其為“國粹”。
305.京劇藝術的堅持,一腔一調,一板一眼,一招一式的傳統繼承是不能改變的。只能是流派紛呈,而決不允許改腔換調。凡是國粹,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06.任何時代,都有時風,歷史潮流,不可抗拒。時風的形成是當代人互相影響的結果。作為有真知灼見的書家,必須學會冷靜,不應隨波逐流,與時風保持一定距離。跟著時風跑,步他人后塵,不是創新。
307.任何藝術形式,想要真正走向世界,都必須是本來面貌,決不能迎合世界的口味。
308.堅守“國粹”的純潔性,與向別國學習借鑒是兩碼事。對外來文化藝術的優秀部分,不但要學,而且是誠心實意地,一絲不茍的把它學到。如透視、色彩和明暗等。
309.狂草的高明,除了結字、布局的瀟灑飛動,一氣呵成外,必須每個字都要經得起推敲。在當代的狂草作品中,僅有毛澤東一人能做到。
310.狂草是形狂,心閑。心不從容,寫出來的狂草不耐看。
311.王邃常的章草,高古而別開生面,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312.不管什么個性和風格,字寫不古,不可貴。張繼的隸書,樂泉的行書,既現代又高古,稱得上成功者。
313.我認為:雅俗共賞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314.關于對“寫字”與“書法”二詞異同的理解和思考:
△常聽人說“寫字”為了實用,“書法”是專指書法創作,“寫字”是屬實用,“書法”則屬藝術,是有區別的。此話,看似正確,其實是誤解。“寫字”與“書法”,都是指寫字,只是時代不同,名稱不同罷了。
△明以前,書人寫字,全都是為了“實用”。即使像鐘繇寫的《薦直季表》、王羲之寫的《蘭亭序》、顏真卿寫的《祭侄稿》、蘇東坡寫的《寒食帖》、黃庭堅寫的《松風閣》、米蒂寫的《苕溪詩》等等,冠杰古今的偉大名帖,全部都是屬于實用。因此,不能以實用或非實用來作為“寫字”與“書法”的區別。
△歷史的變遷,語言也隨之變遷。對用毛筆寫字的名稱,各個世代都不同。我沒有研究,據我粗淺了解,就有:“臨池、翰墨、法書、書道、書學、練字、習字、書藝、寫字、書法等等不同叫法,都是指用毛筆寫字。
△我的童年(解放前),書法叫“習字”,解放初,書法叫“寫字”小學每天就有20分鐘寫字課。改革開放后,書法熱潮的興起,寫字一詞不再用了才正式改為“書法”的名稱。雖然“書法”一詞,早在唐朝就已出現,但并未公開使用過。
△寫字不同名稱至今尚存在。中國寫字叫“書法”,而韓國寫字叫“書藝”,日本則叫“書道”,其意思都一樣,都是指用毛筆寫字。從詞意來講“書道”最高,“書藝”次之,“書法”一詞最文雅、貼切。所謂“書法有法”、“法進于技”、“技進乎道”是也。
△“書法有法”,這就是說,寫字要按法度去寫才會進步,這還是為了實用,算不上藝術。因此,嚴格說來,“書法”與“書法藝術”是有區別的。
△所謂“書法藝術”,是指你寫的字,不但要有法度,而且還要給人以美感、美的享受。真正的書法藝術(書法作品)不但要求技法嫻熟,而且還要寫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還要寫出修養和境界。否則,不管是誰寫的字都算不上書法藝術。
△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書法展,不見得件件都是書法藝術。
△中國書協會員,各級書協領導的書法作品,不見得件件都是書法藝術,某些人的字,壓根兒就算不上“藝術”。
△各地開辦的“書法班”確切點講就是“寫字班”。他們任務不是培養書法藝術家,而是指導學生按法度寫字把字寫得端正點,為實用作準備,同時培養他們興趣,以便個別學生將來深造作準備。
△現代絕大部分人寫的字(包括鋼筆字),已經不能實用了,寫出來的字成“天書”別人看不懂。要想真正達到實用的水平,還必須下兩三年“寒窗”的工夫。
315.熟練一種點畫,可以寫篆書,熟練三種點畫可以寫隸書,唯獨楷、行、草必須八種點畫都要精熟運用。
316.點畫就是筆法,筆法能精到運用,就是大家。
317.漢字的筆畫在書法上只能稱“點畫”,不能說成“線條”。“線條”很少變化,點畫才會有千姿百態。若堅持將“點畫”說成“線條”,其目的是在貶低“筆法”的意義,也就是貶低書法藝術。
318.在書法三要素中,筆法占六成,結體占兩成,章法占一成,其他占一成。所以說:書法就是筆法的藝術。
319.啟功先生的字,結體很完美,就是筆法比較單調。學啟功的字,沒有難度。
320.結體大同小異,只有筆法不同,字體就變了,風格也變了。所以學書法就是學筆法。
321.結字當然重要,與筆法相比,就不值一提。
322.執筆決定用筆。當代人執筆千奇百怪,筆法也千奇百怪,就是不把中鋒當回事。
323.趙孟頫字的結體非常完美,但他還是強調:用筆千古不易。
324.當代人字的結體與傳統的結字原則,以反其道而用之。這就是許多人的創新之路。
325.板橋體的特點:也是將結體反其道而用之,把篆、隸、楷、草、行的筆法結體揉在一起;把結體原則打亂,加上異體,筆畫增減,但筆法豐富。板橋體不似傳統,勝似傳統。
326.性格拘謹、規矩的人,不要學板橋體,學也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