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笑琰詩歌的藝術世界:兼論其與書法藝術的內在關聯(lián)
引言
在當代文藝的星空中,笑琰(靳新國)以其多元的藝術才華閃耀奪目。作為詩人,他在《詩刊》等五十多家報刊發(fā)表2000余篇(首)作品;身為書法家,其甲骨文書法別具一格,行書亦有深厚造詣。本文將深入剖析笑琰的詩歌創(chuàng)作,同時探尋其詩歌與書法藝術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展現(xiàn)一位藝術家在不同藝術領域的追求與獨特表達。
笑琰詩歌的主題維度
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禮贊
在笑琰的詩歌中,自然是永恒的主題與靈感源泉。《年輪》一詩,開篇描繪“銀杏葉正在變綠,樹干的皺紋不斷裂開”,通過對銀杏生長狀態(tài)的細膩刻畫,展現(xiàn)自然生命的蓬勃力量。“河岸上用白發(fā)編織的漁網(wǎng),打撈起某個清晨的露水”,這一畫面充滿詩意與生活氣息,將自然與人類活動巧妙融合。詩中 “鐘擺在啃食年輪,舍利子在塔中依舊生長,沙漏底部漂浮著輪回的香味” 等意象,從不同角度暗示時間的流轉與生命的循環(huán)。笑琰將自然現(xiàn)象與生命感悟緊密相連,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堅韌與神秘,領悟到生命在歲月長河中的延續(xù)與變化,表達了對自然生命由衷的敬畏與贊美。
對時光與人生的深沉思索
笑琰善于借詩歌抒發(fā)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思考。《春日的無明》里,“櫻花與雪的交界處,一面銅鏡上積年的因果”,以櫻花和雪這兩個具有季節(jié)代表性的意象,暗示時光的交替與因果的沉淀。“腳手架在云端生長時,苔蘚正吞下石階的第十二道年輪”,通過對比現(xiàn)代建筑的崛起與古老石階上年輪的累積,體現(xiàn)時光對不同事物的作用,引發(fā)對人生在時代變遷中位置的思考。在《春分帖》中,“櫻花垂落時,大地為她裂開一道光的縫隙,倒懸的露珠里,映出我們褪去的殼”,借櫻花飄落和露珠倒影,象征人生階段的更替與自我的蛻變。“兒時的石階長滿青苔,青春的字跡在紙本上褪色”,直白地描繪出時光對童年和青春的侵蝕,勾起讀者對往昔歲月的懷念與對人生易逝的感慨。
對生活與社會的敏銳洞察
笑琰關注生活細節(jié)與社會現(xiàn)象,并將其融入詩歌創(chuàng)作。《五一隨感》以獨特視角,描繪了家附近民工的辛勤勞作與茶樓里人們的休閑品茶這兩個場景。“家的左側住著一群民工,他們每天早出晚歸談笑風聲,在老家田里剝玉米的場景,你很難想象,那些漂亮的仿古建筑,是他們用勤勞的智慧,獻給這座城市的禮物”,展現(xiàn)民工群體為城市建設的付出,與 “我在窗前讀書寫詩,他們在茶樓很斯文地品茗” 形成鮮明對比,引發(fā)對不同生活狀態(tài)的思考以及對社會階層差異的關注。《賊將在地獄受刑》則直面社會黑暗現(xiàn)象,“賊們像得道的鬼狐,魔手一次次伸向善良,無論是口袋里的票子,還是胯下的坐騎,都背叛了我”,生動刻畫賊的猖獗,表達對社會不良行為的批判與對正義的期盼。
笑琰詩歌的意象運用
自然意象的豐富象征
自然意象在笑琰詩歌中大量涌現(xiàn)且富有象征意義。除前文提及的銀杏、櫻花、雪、露珠等,還有如《在清明祈福》里的“風在杏花間傳話”,杏花不僅營造出清明時節(jié)的氛圍,還象征著美好與脆弱。“螞蟻馱著發(fā)光的無常,穿過碑文”,螞蟻這一微小生物在詩中承載著命運無常的寓意,與宏大的碑文形成對比,凸顯個體在歷史與命運面前的渺小。這些自然意象或清新雅致,或神秘深邃,為詩歌增添了豐富的層次與意境,引導讀者從不同角度感受詩歌的內涵。
文化意象的巧妙融合
笑琰常將佛教、國學等文化元素轉化為詩歌意象。在《春日的無明》中,“程序員在子時敲碎最后一行執(zhí)念,破碎的0與1墜入溪流,漩渦中升起蓮花形狀的云,每個字節(jié)都在誦讀《起世經(jīng)》的殘卷”,將現(xiàn)代編程元素與佛教的蓮花、《起世經(jīng)》相結合,展現(xiàn)現(xiàn)代科技與古老文化的碰撞,暗示在信息時代人們對精神世界的探索與追求。《在清明祈福》里 “清明是傘骨折疊的偈語”,把清明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與佛教的偈語相聯(lián)系,賦予清明更深刻的文化內涵,使詩歌在表達情感時具有文化底蘊和哲學深度。
笑琰詩歌的語言特色
簡潔質樸與詩意靈動的結合
笑琰的詩歌語言簡潔質樸,以平實的詞匯表達真摯情感。如《母親的春天》中“一個夢接一個夢,穿過連綿的山峰,直抵故鄉(xiāng)的原野,一堆土一蓬蔥綠的野草和花,那是母親”,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用簡單直白的語言勾勒出對母親的深切思念,畫面感十足。同時,其語言又不失詩意靈動。在《春分帖》中,“柳枝蘸著未干的墨色,在春風中舞動”,“蘸” 和 “舞動” 兩個動詞賦予柳枝以生命和活力,將春天的生機盎然生動呈現(xiàn),使詩句充滿動態(tài)美與藝術感染力。
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的營造
詩歌雖未嚴格遵循傳統(tǒng)格律,但通過巧妙的斷句和詞匯排列,營造出獨特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以《高過天空的是我的靈魂》為例,“在塵世的喧囂之上,我聽見內心深處的回響。高過天空的,不是云朵,不是飛鳥,是我的靈魂,它在無聲中呼喚”,每行字數(shù)相近,節(jié)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城市的霓虹,遮不住它的光芒,人群的嘈雜,淹不沒它的歌唱”,“光芒” 與 “歌唱” 押韻,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使讀者在誦讀過程中更易沉浸于詩歌的情感氛圍。
笑琰詩歌與書法藝術的內在聯(lián)系
線條之美:從書法到詩歌的延伸
笑琰擅長甲骨文書法,其書法線條優(yōu)美,富有骨力。這種對線條的獨特理解與運用在詩歌中也有所體現(xiàn)。詩歌語言猶如書法線條,通過巧妙組合構建詩歌的整體架構。在《年輪》中,詩句的排列與節(jié)奏如同書法線條的疏密、長短變化,“銀杏葉正在變綠,樹干的皺紋不斷裂開”,簡潔的語句似書法中剛勁有力的短線條,而 “時間將年輪磨成粉,樹根在黃土深處,白發(fā)是另一種年輪” 則如舒展流暢的長線條,長短結合,使詩歌在節(jié)奏和意境上富有變化,宛如一幅書法作品在紙上徐徐展開。
意境營造:兩種藝術的共通追求
書法藝術通過筆墨的濃淡、布局的疏密營造意境,笑琰的詩歌同樣注重意境的構建。其甲骨文書法氣爽神邁、風骨超然,所營造的古樸、深邃意境與詩歌追求一脈相承。在《在清明祈福》中,“風在杏花間傳話,看見一粒米在地上練習圓寂,春花也將成為泥土的舍利”,描繪出靜謐、空靈且?guī)в凶诮桃馕兜囊饩常c甲骨文書法所傳達的古老、神秘氣息相得益彰。詩歌中的意象組合如同書法中的筆墨布局,共同為讀者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審美體驗,讓讀者在詩歌與書法中感受到藝術家對意境美的執(zhí)著追求。
情感表達: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紐帶
無論是書法還是詩歌,都是笑琰情感表達的載體。書法創(chuàng)作時,他將情感融入筆墨之中,或灑脫奔放,或含蓄內斂。其詩歌亦是如此,《母親的春天》飽含對母親的深情,《賊將在地獄受刑》充滿對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憤慨。這些情感在不同藝術形式中相互呼應,體現(xiàn)出藝術家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笑琰通過詩歌和書法,將自己對生活、自然、社會的感悟與情感傳遞給讀者和觀者,使兩種藝術形式在情感表達上成為緊密相連的整體。
結語
笑琰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主題深度、意象運用和語言特色上展現(xiàn)出獨特魅力,通過對自然、生命、時光、社會等多方面的書寫,引發(fā)讀者的深刻思考。同時,其詩歌與書法藝術在內在美學追求上相互通聯(lián),共同體現(xiàn)了藝術家對美的感知與創(chuàng)造。笑琰以詩人與書法家的雙重身份,在文藝領域不斷探索,為當代文藝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其藝術成就值得深入研究與持續(xù)關注。
(笑琰,本名靳新國,字雨潤,號憨山,一賢居士,資深編輯、媒體人,詩人、書法家、新聞攝影師,河南安陽人,中學開始習研書法,初學顏、二王和米字,擅書甲骨文。系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樂訂坊創(chuàng)始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宗教文化委員會委員、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文聯(lián)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事,中國科學院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北京書協(xié)會員、北京市寫作學會副秘書長、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中華文教網(wǎng)、華夏寺廟文化網(wǎng)、中華新聞文化網(wǎng)總編、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島農業(yè)大學客座教授、河南濮陽板橋書畫院名譽院長、開封中國黃河文化促進會顧問等。)
(責任編輯: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