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字幕女-japanese国产在线-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蜜桃网-夜色综合|www.bfwsj.com

您的位置 首頁 > > 書畫名家

以香為筆,繪就抗戰史詩——記年輕大學生關晨馨的愛國情懷與堅守

核心提示:一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畢業生關晨馨,這個青州北城的滿族姑娘,以一種獨特而深情的方式,詮釋了對祖國的熱愛與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搜狐看圖_20250814134839.jpg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一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畢業生關晨馨,這個青州北城的滿族姑娘,以一種獨特而深情的方式,詮釋了對祖國的熱愛與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她師從山東省級焚香烙畫非遺傳承人楊祖乾老師,潛心鉆研這門古老技藝三年有余,終有所成。恰逢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關晨馨決定以焚香烙畫為媒介,創作一幅作品,向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致敬,向無數英勇犧牲的先烈致以最深的敬意。 焚香烙畫起源于西漢時期,是一門極具挑戰性的傳統藝術。它需用點燃的、溫度高達近千度的香燭火頭,在薄如蟬翼的宣紙上進行創作。與常見的電烙鐵燙畫不同,焚香烙畫對火候的掌控要求極高。火候稍遠,畫面便顯得呆滯無神;火候稍近,宣紙則極易被燒毀,前功盡棄。然而,關晨馨在楊祖乾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憑借堅定的毅力與對藝術的熱愛,逐步掌握了這門高難度技藝,為后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了創作出一幅能夠真實反映抗戰歷史、表達對先烈敬意的作品,關晨馨開啟了漫長而艱辛的創作歷程。她翻閱了大量歷史書籍與文獻資料,觀看了無數抗戰紀錄片,從每一個細節中去感受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歲月。她深知,唯有深入歷史、貼近真實,才能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她不僅查閱資料,還積極向歷史文化領域的專家請教,力求在作品中準確呈現抗戰歷史的全貌。 

搜狐看圖_20250814134901.jpg

在設計方案階段,關晨馨經歷了多次推翻與重構。她不斷打磨構思,反復推敲畫面布局與情感表達,力求在藝術表現與歷史真實之間找到最佳平衡。最終,她確定了以長卷形式呈現整部作品,總長十四米,寓意中華民族歷經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最終迎來勝利。整幅長卷分為三個主要篇章:局部抗戰、全民抗戰、抗戰勝利,分別對應抗戰歷史的不同階段,展現了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復興的全過程。 

長卷開篇以“九一八事變”紀念館為起點,畫面中描繪了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的東北百姓,他們的眼神中充滿痛苦與迷茫。背景仿佛回蕩著《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愴而激昂的旋律,將觀者瞬間帶入那個山河破碎、家破人亡的年代。關晨馨以細膩的筆觸與深沉的情感,將那段歷史的沉重與悲壯,烙印在宣紙之上,令人動容。

隨著長卷的展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場景躍然紙上。橋頭流淚的石獅仿佛在無聲控訴,一個民族在屈辱中覺醒。關晨馨以精湛的技藝,將歷史的細節與情感的張力完美融合,每一處烙痕都仿佛在訴說那段屈辱與抗爭交織的歲月。緊接著,畫面轉向南京大屠殺的慘烈場景,一位母親懷抱被殘害的嬰兒仰天嘶吼,神情中滿是憤怒與絕望。這一幕將中華民族所承受的苦難與不屈的抗爭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震撼人心。 

在毛主席《論持久戰》思想的指引下,全國各條戰線團結一致,最終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曙光。關晨馨將日本天皇遞交無條件投降書的畫面精心烙制于長卷之上,這一刻,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時刻,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標志。長卷的最后,展現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天安門前昂首挺立的雄獅,象征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到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夢,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近日,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工程正式開工,標志著我國經濟建設邁入新階段,國家發展充滿無限可能。 

搜狐看圖_20250814134925.jpg

在創作過程中,關晨馨每天都沉浸在烙畫的世界中。她手持點燃的香燭,小心翼翼地在宣紙上烙下每一筆,每一個細節都反復斟酌,每一次烙燙都全神貫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她不知疲倦地創作著。夏日的酷熱讓她汗流浹背,但她從未停下手中的“畫筆”;夜深人靜時,她與歷史對話,在昏黃的燈光下用毅力與汗水詮釋著對祖國的熱愛與對歷史的尊重。 

終于,在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前,這幅凝聚著關晨馨心血的宏篇巨作誕生了。它不僅僅是一幅焚香烙畫作品,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種精神的傳承。它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愛國情懷與歷史使命感,體現了在習主席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不懈奮斗的精神。關晨馨用她的行動證明,年輕一代不僅有責任、有擔當,更能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這幅焚香烙畫長卷,將成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重要載體。它不僅記錄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更激勵著更多人以史為鑒、砥礪前行。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像關晨馨這樣的年輕人,以香為筆,以心為墨,繪就屬于中華民族的壯麗史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編輯:王曦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