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與一條船談論大?!?,是張于榮東海詩歌寫作系列的第二本詩集。該書共收錄長詩13首,分溯洄、淵源、具象、在場四輯。既深度挖掘,獨立成篇,又相互呼應,形成體系。從詩歌角度,構建起一個海洋題材新的主題性、場景式的文學地理文本。
作者自敘
大海是詩歌寫作的第一現場,海洋詩學的新境界,文學遼闊而深邃的所在。我以出海為使命,把目光投射大海,呈現海洋的詩意場景、人物和觀念,多維度表達對生命的關照,揭示事物和人性的真相與本質。海洋題材詩歌的在場性寫作,還需要闡述人、魚、海之間的哲學關系。一條漁船,逐鹿東海;一個漁民,逐浪大海。作為詩人,應主張平等意識,崇尚自然主義,思慮萬物彼此制衡,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既要為魚代言,又要為漁人發聲。尋求陌生化手法,是我海洋詩歌在場性寫作的重要一面,細節化真實描寫,還原和重塑自然場景,追蹤其生活或生命狀態,自然會有代入感,讓讀者身臨其境,沉浸在用詞語構筑的真實而變幻的海洋世界之中。
張于榮,浙江溫嶺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出版詩集《入?!贰贰杜c一條船談論大?!贰?/span>
獲第九屆中國長詩獎,首屆楊萬里詩歌獎提名獎。
《與一條船談論大?!愤x讀
延繩釣簡史(節選)
海船的小個子,一只梭子劃過水面。
伏在釣船身上,航行的艱辛,讓他迅速成長,
成為漁漢子,突襲海面的奇兵。
六只背仔被推進海面,一仔,二仔,三仔……
集群作業,單兵作戰,
他把身子交付動蕩,
經過風暴,暗礁,烏云,抵達人和魚用殘骸堆積的角逐場。
頭前,盯緊浮子,拉線就有一盞盞燈籠飛過來,
迅速向左側傳過去。
后手,接過網線,摘魚,往下傳遞。
三手,把魚餌上好,放回海中。
櫓大,尾鰭扇動洋流。
小舢板在藍紙上勾勒輕盈線條,
海面更加靈動。
反復循環,
直到夜色降臨,接到信號,返回母船。
銀鯧研究(節選)
漏網之魚這么多
只有一條鯧魚被刺掛
放大的網眼難以挽救這位勇者
緊握這個世界的手松開
出水一掙扎就亡
一粒冰和一粒眼里的漁火
正為你的重生超度
夜被割去一角
銀鯧的身體是個秘境
生前只是傳說
人們只關注她的身后事
一種新的開始
食客吃著尸體,談論美好
捕者,魚販和店主
貯存,腌制和烹飪
紙幣,手藝和口味
空置的山水,念想海天
在討價還價聲中決定新生
死亡的最高意義
是以另一種被感知的方式活著
死去并不代表消亡
你用末日,為人類慶生
別人為銀鯧垂涎,她不能自由地死去
偽裝活著,繼續在世間游唱
而人間,總有一些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
一條鯧魚被一刀一刀凌遲
舌尖的鮮味飄起來
這具殘骸已成貓咪的玩物
但她的靈魂仍在死去的身體里
如量子糾纏
一條死魚在砧板上掙扎
又在食者味蕾上復活
互解的星系
頭道菜是鯧魚配年糕
白浪和農家搗糕聲
鮮甜與香糯
五覺俱在
食者醉
銀白的身體
澆上一層油,被蔥綠覆蓋
一塊麥田和命里的白浪
綠中白
問春思風語
銀鯧和熱水
身子更加銀白
似乎沒有疼痛
迷醉的眾眼里
一群白
似在自己的唇上撲騰
無數次的復活都很傳奇
這一次又將寫入我的研究手冊
帆影和鷗聲
在流水中敞開
羹沿著鮮的岸,抵達下一個甜的碼頭
舊船板上,垂危的打魚人
第一次想起鯧魚的命運
一個魚形臉的生命盡頭
已經接近他
銀鯧生命史
多重意象抵達和返歸
死者不語,世間和大海重歸喧囂
釣船生肖(節選)
舊釣船倒扣在勝海海灘上
一如他的弓背
臉上皺紋刻滿風暴
一雙尚有蠻力的手
觸摸老鼠挑
這位地涌夫人
兩把長劍在手
狹小空間也能笑傲
想起古傳“不上沒有老鼠的船只”
那是船頭精靈點亮的大海夢
這個機靈鬼
他想起早年三官暴后
捕過皮色艷麗的老鼠斑
名貴與長相無關
不如昆侖山下
那只靠背毛飛行的飛鼠
很早以前已成瑞獸
生肖
在皇歷,漁場和運勢間跳躍
這粒褐點,輕功了得
漁人眼里升騰出雙帆和太陽
之后甩出一條延繩
洋流逆轉
釣鉤下沉
浮標和秋白躍進舢板
再后來,就成為無鉤之繩
做一朵閑云
游走橫木
褐點動,桅桿和海面隨之亦動
倒八字的船角伸出手,翻閱玄學的史冊
內心發黃
舊紙角掀起波浪
褐點終于站立成哨
寓言家的架勢
與一條船談論大海(節選)
點睛
一只烏浪鼓的誕生
置身遼闊
你有了太極光的神采
船眼與我四目相對
收放間
大于一輪明月
小于一粒魚眼
它看穿了我
感受到深遠而龐大內核的靜止
正統領船只
和海浪的神秘之力
一張藍紙上躍出眾多的馬
彩旗,鼓號。桅頭旗上升騰的閩南風
馬和馬力的欲望
烈酒的血性
灌入馬和漁者猩紅的眼眶
你突然抖動帆索:該走了
出海,推開岸和岸邊的親人
咕嘎扛起捕撈的八月
與一匹馬約定醉山的時光
你開口,大海歸于沉默
你沉默,大海惴惴不安
鑊火頌(節選)
在封塵的疼痛中,穿過夢境探出山岡,
燃燒骸骨的額頭,
蘸著青占魚剛剛用過的海水,用過期的翅膀
寫下虛無。
被海風梳了又梳的毛發,藏著一個大海,
閃著鱗鱗波光,穿過遲疑和灣角長出梔子花。
早醒的麒麟山,
運勢的星象師,召喚靈魂,
占卜風暴,暗礁,紅塵和春色,
被它飼養的村落,市井,碼頭,石屋和民眾,
從波濤中醒來,
活在永世。
打爿岙,
取火之地,
被閩南林氏后裔打造,有未知的氣場。
我第一次占有你的景色,陽光落在左側山坡,
泊來的閩南風情,另一個自我的重構。
舊年的街肆和故園,
仍有七星燈和流水在山谷上漂,
最終沉入星空。
她用三角梅的腰肢,
發髻上的網罩,羈絆她的男人,
幻象的石屋,
水火交媾處,定是搶火的原點。
紅釉,像一粒呻吟的漁火,
裝入眼睛,
在水中風化,遺失在朝陽煮海的蒸騰中。
我沒有看見這些光亮的事物,
也沒有見到你。
棺材嶼的砍痕,克制的斑斕,
那是他傾斜的夢囈和暗夜味蕾,
進入他的內心,又在洋流間走失。
你是第一個燒海的人,
你的到來,水流開始轉彎,
加重了云霧,
加重了時間,
久候的網,撒在藍衣正在漂洗的漩渦里。
鑊火若歸于尋常,
死亡便布滿海角和山岡。
一張被啞語洗劫的臉,返回灶坑,
或切入木鳥鳴叫,
如牛的反芻,接收火返照的酒盞。
大奏鼓記(節選)
入場
一條鯧魚的輪廓,
如洋嶼島外掀起的春汛
打胯扭腰,雙箭翻浪
小踏步
被赤腳漁婆踩過的海灘
里面有螺鳴
退場
一條船的形狀
一潮好水,歸航
藍色的搖晃,猶如坎坷人生
比描摹更迷人的揳入
漸入我夢境的岬角和收納風浪的眼睛
并穿過我的內心,抵達另一個激越
箬山味蕾(節選)
司晨的鳥鳴
引來一小片沸騰的水域
昨天浪花沒來見我
但帆今天來了
赤裸的蟶肉用山粉塑身
把甲殼扔在泥涂里
在此大口咽下春色
調羹劃動,槳櫓回聲
音樂如風
盲魚,靈感和秋季島
布滿水聲的天宇,被落星島記住
羹中物,彼此叫著對方的乳名
懷抱波濤
翻越舌尖,與濁酒一起
墜入另一個新天地。
閩南風(節選)
浪尖上的金阿頂,麒麟山和曙光碑
指間的海岸,船只和人煙
一幅海山畫軸被第一縷陽光覆蓋
被濤聲,閩南話和太平話反復撫摸
林默娘的注目
化為驚嘆,為他注魂
她沉睡在大海邊
和眾人鼾聲,乳汁和汗滴里
他看著
碼頭上那些因避風而賦閑的異鄉船工
他喝著
一匹海馬直立行走在舌尖和酒杯里
他聽著
身體的臺風眼垂直影壁圍困掠過的瞳仁
他寫著
把她口含的一滴清水寫成繁復奇崛的詩
詩?。簾艄鈬W(節選)
一片星空的水中馬鈴
被發光身體撞響
光譜變幻出魚形舞曲
舊日太陽正在燃燒魚骨
夜已關閉
水魅變形迎神曲響起
青占魚軍團
一入燈區,感受到了玫瑰色陡峭
如同一個謎的光芒
不再傾斜和消散
它正狂舞穿越眾巫布卦廊道
如一滴水滲入大島礁
鏡像中水族嫵媚,扇狀光影涌動
像遠古的火炬照亮迷宮
倘若這是天邊
逐火,靈魂和身體不再被水所困
忘情于奔走暖水層
每一個鱗片都在發光
投射溺者的廟堂
人間誘惑如同集魚
沉溺于夢境
忘記靈魂和真實自我
仍然執著尋找光影交錯盡頭的窄門
是不是唯有窄門
才是真正逃離不再是歸途的世界
相關評論
大海是詩人永恒的靈感源泉。張于榮《與一條船談論大?!肥且徊恐黝}鮮明、風格獨特的海洋詩集。該詩集集中展現海洋特有的開闊視野和頑強生命力,呈現出海洋的詩意場景、人物和觀念,多緯度表達對生命的關照。作者善于對傳統題材進行創新,注重對海洋生活細節的捕捉,通過細膩的描寫,并運用大量與之相關的意象,如魚、網、船、洋流、魚骨的鱗光等,構建出獨特的海象圖譜,使詩歌充滿海洋氣息。文字時而細膩入微、時而天馬行空。精準描繪海浪的舞步,也能抽象勾勒深海的幽夢;它歌頌波濤的力量,也凝望遠方未知的航程。讓我們跟隨詩人的筆觸,潛入這片充滿詩意與幻想的海,聆聽大海變幻莫測的吟唱。
一一中國言實出版社張于榮詩集《與一條船談論大?!吠平樵u語
張于榮長詩集《與一條船談論大?!窇{借人與自然平等的理想、繁富而質感的在場意識、浩瀚又神秘的陌生化表達以及少有的大海與心靈的實證,復蘇了一個族群與一片海洋的命運與尊嚴,為海洋詩開啟了人與大海“雙向奔赴”的“大寫意”。這種向海而生的開放胸襟,向土而歌的在地意識,向新而變的實驗精神,讓讀者置身于海,身臨其境,在詞語世界里打撈真實的海洋。
一一盧輝(詩人、詩評家)《談談張于榮海洋詩的藝術特色》
詩劇《燈光圍網》,超越了傳統漁歌的浪漫化表達,通過"光"與"網"的意象,海與人、魚的關系,構建了一個獨特的詩性劇場。全劇以漁事作業的流程分為五幕,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削減了傳統的詩劇劇情冗長鋪陳和對話,突出詩歌的主體性,語言出新,為海洋長詩和詩劇注入了一股清流,是對當今海洋題材詩劇的突破。從詩劇對現實的映照,到讀者對文本的折射,鏡像原理在多個維度上解構著主體與客體、真實與虛幻的邊界。使該詩劇以全景式直擊、還原和重構大海現場的在場性,其人海實證的描寫具有稀缺性、辨識度和開創性。
一一盧艷艷(詩人、詩評家)評張于榮詩劇《燈光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