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字幕女-japanese国产在线-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蜜桃网-夜色综合|www.bfwsj.com

您的位置 首頁 > > 名家訪談

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和她的紀實作品

核心提示: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當地時間13時),瑞典文學院宣布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白俄羅斯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當地時間13時),瑞典文學院宣布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白俄羅斯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ksijevitj。

其人|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1948年生于烏克蘭,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畢業(yè)于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

阿列克謝耶維奇是一位記者,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zhàn)、阿富汗戰(zhàn)爭、蘇聯(lián)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

現場宣讀的授獎詞這樣評價阿列克謝耶維奇:“她的復調式書寫,是對我們時代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她的特點:融合文學與新聞

67歲的阿列克謝耶維奇,是第14位女性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Sara Danius說,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情感的歷史、靈魂的歷史”。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往往融合文學與新聞。”紐約時報第一時間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就像夏烈說的,這是諾獎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以前更多的是職業(yè)作家,而她作為一名記者,對大歷史題材的敏感和切入能力,恰恰是職業(yè)作家懶于或者沒有能力把握的。”

比如,她對被禁止的、被忽視的資料的考據能力,以及對各種各樣當事人的采訪能力,是她區(qū)別于以前諾獎得主的重要特征。

“她能把切爾諾貝利的大歷史和老奶奶的小故事結合起來寫,這是過去純文學的補充。”夏烈說。

“她設計出了一種新的文學流派,”Sara Danius女士補充說,“它的真正成就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

這是諾獎歷史上,第二次把獎頒給非虛構作品。上一本,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事情了——1953年丘吉爾以《二戰(zhàn)回憶錄》獲此殊榮。

夏烈認為,輪到非虛構紀實文學出頭,是諾獎評委在文體方面一個特意為之的新關注。

“之前,諾獎得獎作品里,最多的是長篇小說,其次是詩歌,然后是戲劇,還零星分布著隨筆、散文,所以,短篇小說和非虛構紀實作品的獲獎,標志著諾獎在文體上有了更多的拓展。”

或許,這是一種提醒,能問鼎王冠的作品,不在于文體的界限,而在于作家的文學能力。

她的寂寞:杭州書店嚴重缺貨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不多,不超過10部。雖然中國讀者不熟悉她,她卻是近幾年一直在諾獎賠率榜前列,今年更是排在第一。

她的被翻譯成中文版的作品,一共有四本。張伊,如今是中信出版社的編輯,在2012年,開始陸陸續(xù)續(xù)簽下了這些書的版權。

“1980年代,國內出過《切爾諾貝利之聲》,2012年簽下后,出了新版,當時沒有太大的反響。”張伊說。

1989年初冬,阿列克謝耶維奇曾隨蘇聯(lián)作家代表團來中國訪問。

“阿列克謝耶維奇衣著樸實,發(fā)型簡單,面頰略帶憂思,有一雙灰色的眼睛。她講話謙虛、穩(wěn)重,每句話出口時,似乎都在她心中掂量過。”

高莽是《鋅皮娃娃兵》的譯者,阿列克謝耶維奇給高莽印象最深的是,她講述自己怎么孜孜不倦地追求“書寫真實”,還有她關于紀實文學的想法。

張伊說,之前,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書,在中國賣得“中規(guī)中矩”。實際上,記者昨天打聽了一下,在杭州的博庫書城、新華書店以及曉風書屋,目前都沒有她的圖書上架。當然,這樣的情況,在兩三天后,就會得到改變。因為,出版社已經開始加印,而書店,也正在大量補貨。

馬上,阿列克謝耶維奇的第5部中文版圖書,年底就要出版了。這本書叫《二手時間》,是她最新的一部作品,創(chuàng)作于2013年,“和之前那些都是寫災難、戰(zhàn)爭這些重大題材不同,這本書寫蘇聯(lián)解體后的急劇動蕩和變化,以及普通人的夢想是如何破滅的。”張伊說。

其著|一名記者的紀實文學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已出版的著作有:《戰(zhàn)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還是想你,媽媽》等。

《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1986年4月26日,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發(fā)生爆炸,鄰近的白俄羅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當場死亡,更多的人被撤離,被迫放棄一切家產。成千上萬畝土地被無污染,成千上萬的人因20噸高輻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種疾病。

《鋅皮娃娃兵》

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游擊隊逐漸結成聯(lián)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軍展開了游擊戰(zhàn)爭。《鋅皮娃娃兵》記錄了阿富汗戰(zhàn)爭中蘇聯(lián)軍官、士兵、護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淚記憶,是20世紀紀實文學經典作品。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超過100萬名15—30歲的蘇聯(lián)女兵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她們中有醫(yī)生、護士,還有傘兵、坦克兵、重機槍手、狙擊手等。《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真實記錄了她們親歷的那些感人淚下的故事,還有戰(zhàn)火中偉大的愛情……書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發(fā)生過的,大量內容曾被蘇聯(lián)官方嚴禁出版。

《戰(zhàn)爭中悲慘的女性面龐》

《戰(zhàn)爭中悲慘的女性面龐》記錄了200多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俄國女兵的回憶,講述了她們戰(zhàn)前的生活、在戰(zhàn)爭中遭遇的血腥痛苦與“成長”,以及戰(zhàn)后的心理變化。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書中記錄著受污染的世界里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別傳達出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線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辟著作,我們只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二手時間》法文版封面

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新書《二手時間》(Second-Hand Time)預計于明年出版,發(fā)行工作是由獨立出版商Fitzcarraldo Editions承擔。本書的英文編輯雅各布·泰斯塔德(Jacques Testard)表示:“和她其他的書一樣,《二手時間》是一本口述史,講的是對蘇聯(lián)的懷舊之情。為了解蘇聯(lián)給人們留下了怎樣的共同心理印記,她走遍了蘇聯(lián),采訪了無數的人。就像她的任何一本書一樣,它令人心碎——它記述了身份的喪失,以及在自己已經認不出來的國家中發(fā)現自我的歷程。這是一部20世紀后半葉的微觀俄國史,筆力直抵普京時代。”

綜合錢江晚報及網絡相關報道。


微信:zuojiabao1985 投稿:zjbxmt@126.com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lián)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